【強國復興有我 · 百姓故事匯】徐梅枝:湖北名師是怎樣煉成的
【人才代表名片】
徐梅枝,女,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、市實驗小學副校長。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理事、湖北名師、湖北省特級教師、湖北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。20多次執(zhí)教國家、省、市級比武課和示范課,曾獲國家級賽課一等獎。先后承擔4個國家級課題、6個省級課題的主研工作,所授課例《夜書所見》被評為“教育部優(yōu)課”。
說話輕聲細語,臉上常帶笑意,初見徐梅枝,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。雖然已從教學崗位轉到管理崗位,但在天門教育界,她已然是一張名片。
現為市實驗小學副校長的徐梅枝,從教32年,收獲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各項大小榮譽數不勝數,是我市獲授省“楚才卡”的8位高層次人才代表之一。
全市小學領域首位“湖北名師”
1990年,19歲的徐梅枝踏上教書育人之路,張港小學兩年、市實驗小學三十年,她的生活一直圍著三尺講臺。
從褪去初為人師的青澀,到成長為湖北名師,徐梅枝有自己的訣竅:備課之前,什么資料都不看,先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做出教案,然后再查閱大量資料、學習他人經驗,并反復修改。
“我把這種方法叫‘裸備’,雖然每次要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,但在不斷的學習、思考、實踐中,自己也磨煉出了過硬的專業(yè)能力?!毙烀分φf。每次下班后的兩小時,她都雷打不動在學習中度過。
1999年,徐梅枝承擔“九五”國家重點課題《面向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研究》子課題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小語學法指導實驗研究》,五年課題實驗,她親手做過144份問卷調查,156份教學測試,整理了6萬字實驗檔案,寫了近3萬字的實驗方案、實驗分析、小結報告及實驗心得論文,最終獲評課題組先進個人。
“以空杯子的姿態(tài)成長?!毙烀分洺Mㄟ^互聯網與全國各地的名師交流,采眾家之所長,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的洗禮。2012年3月,徐梅枝率五位青年教師赴人民大學附屬小學跟崗學習。跟崗期間,她主動提出與人大附小的老師們開展“同課異構”活動,與其他兩位名師同授一課,課程效果得到人大附小老師們的充分肯定。
“為人師者,有著春風化雨的力量。她敢于挑戰(zhàn),敢于創(chuàng)新,煉就了一身‘名師硬功’。”對徐梅枝,市實驗小學校長梅穩(wěn)安如是評價。
2013年,徐梅枝獲評“湖北名師”,這也是我市小學領域首位“湖北名師”。 代表課例獲評“教育部優(yōu)課”
“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,用心聆聽,讓我們隨詩人一起,走進前兩句詩?!?/span>
“蕭蕭梧葉送寒聲,江上秋風動客情?!?/span>
“誰能告訴老師,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?”
“梧葉飄動”“江水”“秋風”,孩子們踴躍舉手表達。
……
這是徐梅枝在二年級課堂講授古詩《夜書所見》的一個場景。2018年,這一課例被評為“教育部優(yōu)課”。
不要照本宣科、按部就班,也不要表面的熱熱鬧鬧。徐梅枝一直主張要以生為本,構建有活力的生長型課堂,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思考、言語表達、自我實現的平臺。
徐梅枝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、校園中的實物或發(fā)生的事例,從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來烘托課堂氣氛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;她還注重為學生創(chuàng)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,利用圖片、視頻、一段激揚的文字或一首小詩,去激發(fā)學生的情感,激勵學生主動探究,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。
目前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的胡詩芮,一直與恩師徐梅枝保持著聯系?!白x小學時,正是在徐老師的影響下,我才愛上語文。以后,我也會選擇成為一名老師。”
如何把課講得更好,徐梅枝對此的鉆研永無止境。念念不忘,必有回響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徐梅枝20多次執(zhí)教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比賽課和示范課,曾榮獲國家級賽課一等獎,先后3次參加湖北省教學大賽,均獲一等獎。
“名師工作室”催生百花齊放
“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”
2015年,徐梅枝成立了“名師工作室”,通過教學研討、教學沙龍、名師診斷課、專題講座、教育教學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,引領青年教師成長。
她和工作室成員一起,先后承擔了4個國家級課題、6個省級課題的主研工作,撰寫的《〈小兒垂釣〉教學實錄與評析》 《我教生字“播”和“插”》 《學法指導法先行》等60多篇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(fā)表或獲獎。
2017年來到市實驗小學的王楠,當年就加入了徐梅枝名師工作室。她說:“徐老師絲毫不吝于向我們傳授自己的教學經驗,在不斷的交流研討中,我成長得很快。”2021年,她被評為“天門市十佳青年教師”。
2018年,徐梅枝名師工作室被評為湖北名師工作室。近幾年,徐梅枝把更多的時間用于青年教師“傳幫帶”、開展送教下鄉(xiāng)活動等。目前,工作室已經開展送教下鄉(xiāng)活動30多次。
今年6月,徐梅枝作為省黨代表參加了省第十二次黨代會,“今后,要作出表率,帶領名師工作室,為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貢獻力量,推進‘雙減’政策在天門落地生根,開花結果。”(天門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述明)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