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俞吾金哲學隨筆》:出自樂趣的“思”

發(fā)布時間:2016年10月19日
來源:《中華讀書報》
打?。?span id="printapp">
字體:
  先師對一切事物,都有發(fā)自真誠、出自樂趣的“思”。這“思”本是極其嚴肅的,但先師似乎時時、處處都離不得它,將之運用得廣泛而經(jīng)常。 
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新出先師著作三種,總題《俞吾金哲學隨筆》,分題《哲學遐思錄》《哲學隨感錄》《哲學隨想錄》。本是先師生前手定,至今年得以行世??偯罢軐W隨筆”,實際上只有第三冊《隨想錄》是關(guān)于哲學的,第一冊《遐思錄》反思文化,第二冊《隨感錄》反思日常與時下,卻都是哲學的反思?!半S筆”的叫法大概別有深意,因為很多文字并非隨筆,甚至是很精深的論文,而統(tǒng)名之曰“隨筆”,見出先師的一種態(tài)度。 
  熟悉先師的人都熟悉他的這種態(tài)度。這態(tài)度貫穿在三部書中,因此我在翻閱之際,時時覺得如與先師對晤。先師對一切事物,都有發(fā)自真誠、出自樂趣的“思”。這“思”本是極其嚴肅的,但先師似乎時時、處處都離不得它,將之運用得廣泛而經(jīng)常。如此一來,他的生命就與“思”合一,合得如此自然,以致那么嚴肅的事情,在他那里卻顯得隨隨便便。發(fā)之于哲學,于文化,于日常,他的文字總是舉重若輕,不覺吃力?!半S筆”二字,也許就是這種態(tài)度最好的標識。 
  然而隨便卻不是膚淺。相反,他處處隨便的思考,往往在別人最隨便、最容易疏忽的地方,產(chǎn)生了深刻的洞見。他欣賞黑格爾所說的“熟知非真知”。因此,勘破熟知的誤區(qū),成了他日常思考的一種娛樂和消遣。這樣的例子我們在他身邊見得太多了。比如第二冊《隨感錄》中這篇文章《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嗎》,他說:“從字面意義上看,‘近水樓臺先得月’這個表達式傳達了這樣的意思,即‘地處近便而獲得優(yōu)先的機會’,但事實上,由于‘近水樓臺’得到的并不是真實的月亮,而只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,所以它得到的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東西。也就是說,它的實際意義是,‘地處近便獲得虛假的機會’?!保ǖ?24頁)也許有些人會覺得,這種小機智沒有大價值,因而頗不以為然。但正是在這種日常近于娛樂和消遣的思考訓練中,使得他在很多領(lǐng)域的反思更加游刃有余。 
  第一冊《遐思錄》有這么一篇文章《培植公平正義觀念的文化土壤》,文中他對莫泊桑的《項鏈》提出了一個反常的評判。“不少文學評論家對這篇小說的女主人公批評有加,指責她追求虛榮,結(jié)果得不償失。可是,我們的觀點正好與這些評論家相反。在我們看來,這位法國的小資產(chǎn)階級婦女不啻是一位偉大的女性,而且也是我們正在討論的法權(quán)人格的光輝典范。因為她丟掉項鏈以后,并沒有因為欠下巨額債務(wù)而逃走,而是以自己生命中最寶貴的十年時間作為代價,只是為了完成自己對朋友的一個承諾,即償還她的鉆石項鏈。”(第106頁)在這里,他對熟知誤區(qū)的勘破不僅僅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上被一般讀者忽視的法權(quán)人格,而且對于當下信譽淪喪的現(xiàn)實表達了無聲的慨嘆。我相信,讀者一定在意外的驚訝中,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公平正義觀念在當前現(xiàn)實中的缺失。 
  可以說,勘破熟知的誤區(qū),也是先師在哲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。在第三冊《隨想錄》中,自然處處可以看到。但在《前言》里,他對這一方法進行了系統(tǒng)地概括,提出五個重要的特征:檢討研究對象的理論預設(shè),反思研究對象的自身融貫性,轉(zhuǎn)換以往研究者的視角,考察研究對象的適用范圍和研究者的局限性,思索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媒介物。我認為,他對這一方法提出的如此全面的論述,是理解他哲學研究、把握他哲學思想的關(guān)鍵之一,應(yīng)該深入理解。 
  翻閱這三本書,先師的音容笑貌時時浮現(xiàn)。這些文字完全體現(xiàn)了他用“思”的態(tài)度:在哲學研究上舉重若輕,在文化反思中輕松機智,在日常生活中風趣活潑。而在這些之上,是一個純粹哲人的天真。對書如晤人,恍如在他身邊一樣,沒有一絲拘謹,仍是那樣隨便,那樣自如?!半S筆”二字,應(yīng)該說,下得恰到好處。 
  據(jù)《中華讀書報》
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(shè)備上瀏覽本頁

網(wǎng)站簡介廣告服務(wù)標識說明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